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会动态
05
2024/01
追忆毕生践行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吴承康先生
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我们老科协的一项重要使命,宣讲报告、出版文集是我们常用的一些途径。2023年12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吴承康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此吴承康院士生前所在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了主题为“精神与传承”的追思会,共有50名老中青同志参加了这个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是这次追思会的协办单位。分会组织邀请了15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这次会议。在这个追思会上有7位老同志做了发言,其中分会秘书长王柏懿做了一个主题发言,此外李家春院士、盛宏至理事以及肖林奎等都做了自由发言。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追述了当年和吴先生交往的点点故事,情深意切,令人感动。本来追思会只安排了半小时的自由发言时间,但是老同志们一个接一个地追忆往事、阐述风范,延续了一个多小时,追思会直到十二点半才结束。可以说,这次追思会就是一场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会,参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老同志的口述历史,切切实实受到了精神洗礼,一位年轻同志在会后发来的微信中写道:我属于一个小辈,通过各位前辈的深切缅怀,我受到很多教育。我要尽量好地传承吴先生“爱国奉献、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谦虚友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力学所分会协办的吴承康院士追思会在力学所小礼堂隆重举行为了这次追思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还主持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编撰纪念文集。在力学所,大家都知道吴承康先生是一位十分低调的大学者,为了宣介毕生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吴先生事迹,力学所分会发动和组织了国内外、所内外的诸多同事、朋友和学生,还广泛收集和整理了各类资料和图片,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筹备,《高山仰止——吴承康先生纪念文集》终于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和大家见面了,这本文集汇萃了85位作者的追忆文字,展现了吴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大师风范。年届九十五岁高龄的俞鸿儒院士,欣然为文集撰写了序言并三易其稿。包括白以龙、李家春两位院士以及韩林、肖林奎、何林三任党委书记在内的38位耄耋老者,送来了发自肺腑的纪念文字。包括美国两院院士、澳大利亚两院院士在内的4位国际著名学者,从世界各地发来了海外来函。这本文集在卷首彩页部分展示了一系列照片,记录了吴先生在整整九十年(1933 ~ 2022年)跨度上工作与生活的形象。吴承康院士追思会海报以及《高山仰止——吴承康先生纪念文集》封面我们在组织出版这本文集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吴先生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和学生。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们,尽管年事已高,仍然捉笔捶字,书写着吴先生的事迹、精神和风范。有一位的作者为了写稿,把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翻了出来,拷贝了20页密密麻麻的文档发给编者看。有一位作者从元旦开始构思,反反复复修改好多遍文稿,直到清明节才定稿发给编者。有一位外所的作者已经多年住在养老院了,得知吴先生离世消息,辗转好几个人才找到编者,表示要写纪念文字。还有一位作者,为了全面介绍吴先生对中国力学学会的贡献,不惧严寒到所里来查阅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档案资料,才最终成文提交给编者。这些作者们说:就是为了表达对吴先生深深的崇敬!许多同志在阅读纪念文集后,还给主编发来了自己的读后感想。一位同志写道:傍晚收到了文集。看了2个小时,视力不行了只得暂停。吴承康老师最感动人的已经不是他的学识和一个科学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了,而是他的人品。这么多的人怀念他的“小事情”,再溢美的词也可用到他的人品了:人世间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好人。另一位同志写道:文集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吴先生生平事迹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吴先生的高尚品格、谦逊的作风、以及高超的学术水平,真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啊!它可以作为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路明灯。还有一名年轻同志写道:我第一次得到并认真阅读了《纪念吴承康先生文集》。它汇集了曾与吴先生共事的数十位前辈、老科学家对吴先生的缅怀,再现了吴先生领导团队、科研攻关、待人接物、培养学生方面的众多场景,以及温文尔雅、谦虚友善的人格魅力。吴先生坚持科研方向服从国家需求大局,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在燃烧、烧蚀热防护、等离子体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年轻一代要学习吴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和高尚情操。主编王柏懿和责编刘俊丽对《文集》认真进行“三校一核红再读蓝样”正如主编在文集的“后记”中写道的那样,期望这本文集能够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个载体,伴随着年轻一代将科学家精神永续地传承下去。
04
2024/01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自动化所分会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
2023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自动化所分会(以下简称“自动化所分会”)召开2023年度工作总结会。13位老科协会员参加会议。分会理事长易建强主持会议。会议对自动化所分会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2023年,自动化所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在思想引领,组织建设,科普宣传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效。多名会员积极投身科普讲座中,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自身优势,全年参与科普报告280余场,受众累计达5万余人;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担《科技导报》期刊编审工作;成功举办题为“机器人灵巧操作技能学习中的若干问题”学术沙龙,受到院老科协的高度评价。会议还围绕2023年度先进个人推荐、2024年协会重点工作计划、学术沙龙项目申请、顾问小组设立及理事会成员增选等内容进行了研究部署。
04
2024/01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李承森参加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科技嘉年华活动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研学导师团与科普讲师团的李承森老师参加了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的2023年科技嘉年华活动。该校于12月26日开展科技嘉年华活动,包括协同融合育新人、艺术星球巧碰撞、魅力体验享成果、格物致之探奥秘、妙趣科普启智慧、创新思维激挑战、项目学习提素养、综合实践展融通等8个篇章。李承森老师观摩了“跟着植物逛校园”与“飞羽精灵谷”两个精彩科技展演,同学们的充满自信的展演充分展现他们对校园植物基本知识与植物分类,以及鸟类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展演生动活泼。李承森在“妙趣科普启智慧”篇章中为青少年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以生活在极端寒冷南北极的动物植物的类群,及其与寒冷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线索,带领孩子们远足到北冰洋里的斯瓦尔德群岛,南极大陆的南极半岛,认识那里的北极熊、北极鹅、北极狐,南极的帽带企鹅、阿德利企鹅、帝企鹅,以及海豹等动物,还有北极柳、北极罂粟、南极发草、南极漆姑草等植物。南极的地衣和苔藓植物是适合极端寒冷气候和荒芜生态环境的生物。极地动物与植物与寒冷气候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随着李老师的讲解和不断提问,同学们抢着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也给李老师留下热情、好学和知识面宽的深刻印象。
02
2024/01
原子能院老科协召开党建工作小组暨九届十四次理事(扩大)会议
2023年12月25日,原子能院老科协在老科协一层大会议室召开“党建工作小组暨九届十四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审议了《党建工作小组成员、理事会理事变动事项》、北京老科总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推荐和我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有关事宜。秘书长甘云涛主持会议,理事长赵崇德做重要讲话,党建工作小组成员、理事及分部负责人26人到会。经认真审议,党建工作小组成员、理事会理事一致同意党建工作小组成员、理事会理事变动事项。秘书长甘云涛向会议报告了北京老科总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有关事项,就我会按照北京老科总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推荐的要求,酝酿讨论确定的人选情况作了说明。在讨论一致的情况下,鼓掌通过了我会出席总会的10名代表名单。理事长赵崇德向会议报告了原子能院老科协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情况。他从代表的产生办法,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长候选人,到监事会的组成人员情况一一作了具体说明。围绕换届工作,与会人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理事长的报告全面具体,考虑了方方面面,符合我会实际情况,同意在春节前后召开换届大会。
02
2024/01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的一项建议被北京市科协采纳
2023年9月,力学所分会王柏懿接到北京市科协智库基地发来的通知《关于北京市2024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作为北京市府特邀建议人,王柏懿在认真考虑、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建议书。12月20日,北京老科总秘书处转来了北京市科协规划发展部的证明函件(见下图)。王柏懿为她撰写的建议能被市科协采用并报送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感到欣慰,因为这是“老有所为”的一个实例。北京市科协规划发展部的证明函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一直注重建言献策活动,通过“建言回所日”等活动,发动组织会员们为国家、北京和院所的相关工作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一定的成效。北京市科协颁发的荣誉证书在力学所分会的2023年度理事会上,洪友士理事长在讲述2024年度工作计划时,也进一步强调分会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建言献策工作。
28
2023/12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地质地球所分会收看科普论坛 “遥感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
12月15日,地质地球所分会组织会员收看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主办的科普论坛,由张兵副院长做“遥感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应用”的报告。这一天正好雪后降温,而且是多年不遇的大雪,会员们在家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收看这个报告。报告截频张兵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中国地理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张兵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得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主要从事高光谱遥感与遥感大数据研究,参加过中日、中美、中法、中英、中马等十多次国际航空航天遥感综合试验,发表SCI论文200余篇、EI论文170余篇,出版遥感学术专著10部。他获得过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亚太区域领袖奖(Regional Leader Award)、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十多项国际和国内学术奖励。他是IEEE JSTARS期刊副主编以及多个国际学术期刊专刊编委,他还担任IEEE国际高光谱图像与信号处理大会(WHISPERS)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中委会成像光谱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张兵副院长的报告,首先从改变世界的三个苹果的故事作为开始。第一个苹果的故事是“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偷吃了伊甸园的苹果,被上帝逐出尹甸园,创造了世界。第二个苹果的故事是牛顿发现苹果落下,提出万有引力定律,是理性认识世界的开始。第三个苹果的故事是阿兰.图灵,计算机之父,在1950年所著“计算机器与智能”书中提出:《机器能否思考》。开创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开始理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他把氰化物注入苹果,吃后死亡,是个悲剧的故事。张兵副院长做报告这三个苹果的故事说明了创造世界、理性科学的认识世界,未来人工智能去改造世界。1956年就提出了“人工智能”概念。1997年在国际象棋比赛中,就出现了人机大战,后来又有围棋比赛的人机大战。2022年人工智能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撰写文章,2023年人工智能已拥有强大的识图能力和专业领域的学习能力。2007年,提出大数据时代。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大数据范式(有别于实验范式、理论范式、仿真范式),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是实验范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理论范式,材料虚拟仿真智能设计是仿真范式。“寒武纪”式数据大爆发是大数据范式。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来源于人脑分层视觉处理系统。模拟人脑的多通路信息传递机制,实现输入数据的分层表达和知识推理。遥感大数据依赖于海量的遥感数据、高性能的计算和人工智能为遥感大数据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三者缺一不可。从图片识别到遥感图像解释。通过电磁波谱以空间成像方式远距离探测地物的科学与技术,正式成为我国交叉学科门类一级学科。遥感图像分析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70-90年代,遥感图像分析主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利用统计模型进行图像信息增强和目视解释分析。90年代末,开始进入以遥感信息物理量化为特征的“定量遥感时代”,尤其以2000年MODIS遥感定量产品规模化应用为其标志性事件,它实现了遥感信息对观测对象理化参数的定量反演。以数据模型为驱动的遥感大数据方法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能。2015年,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创新研究院成立了苍灵遥感大数据AI团队。苍灵AI团队自研遥感大数据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多种类的遥感数据格式,图像增强,预定义模型,损失函数,学习策略等。拥有良好的可扩展性,集成式大范围数据预处理功能。对复杂场景和数据条件下,强化不同分辨率遥感图像对地物的刻画能力。对同一种自然地物在遥感图像上强化形态和色彩千差万别(同物异谱,异物同谱)。自然界中相似地物甄别(“真假李逵”)。截频图片苍灵AI团队研发了全流程、全体系的遥感大数据深度学习框架和分析平台,解决了从原始遥感影像到系列专题信息产品的自动、快速、精准生产。AI+遥感:实现了大范围、全要素、高精度、高频次的同步监测和更加快速、准确、精细的信息提取。即“摸清家底、看清变化”。对矿山生态修复状况监测,露天采矿、尾矿库环境评估,尾矿库形变监测,安全生产,工矿用地扩张监测等应用。即“全面感知、绿色生产”。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动态监管。智慧农业综合应用监测服务。高效实现全国2米尺度地表覆盖专题制图。全国2米分辨率居民地、水体、耕地、道路等密度专题制图。高能耗类工厂遥感图像特征,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钢铁厂和水泥厂等。能源设施遥感图像特征,如火电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电厂等。尾矿库遥感图像特征,如废水、尾砂、坝体等。截频图片对于全球而言,可以对全球重要设施进行遥感监测,如在全球分布的水泥厂,钢铁厂等等。张兵副院长在报告中最后指出:人工智能和遥感大数据的集合,提升了我们利用遥感技术,服务于我们的科学的发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的持续发展。张志林顾问主持这次报告。首先欢迎张兵副院长来老科协做科普论坛报告,并介绍了张兵副院长的科研成果。报告后,张志林顾问在总结中说: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团队对于我们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卓越贡献,让我们感悟到高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号角在天地间回响。那么多科学家凝心聚力,投入了高科技的自立自强,张兵老师是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他的科研成果应用在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我们今天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学到了精神,增长了力量。地质地球所分会的会员们收看报告后,收获很大。大数据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我们认识大自然,让大自然服务于人类,已经逐步实现。收看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我们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工作者,正在努力奋斗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团队,自2015年成立以来,对我国的地形地貌、农田水利、各类工厂、河湖分布、人类生活等,给出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类设施的布局,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依据。让我们看到了大数据时代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28
2023/12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召开2023年度全体理事会
12月19日,力学所分会2023年度全体理事会在线上召开。上午九时许,理事们都陆续进入了腾讯会议室,主管老科协工作的纪委书记叶海华、人力资源处副处长杨惠玲和幺洁等也按时来到会场。会议由理事长洪友士主持,整整开了三个小时,三位领导的热情致辞构成了会议的“开场白”,然后理事会顺序进入第一和第二个时段。腾讯会议视频截屏第一时段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叶海华书记首先做了题为重点发言,向理事们介绍了院所近期的工作进展。他全面讲述了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总体部署和力学研究所的项目实施策划方案,具体介绍了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政策、服务与管理的思路,还细致报告了力学所离退休党总支“三个清单”推进落实的情况。分会理事们大都业已退出科研第一线,对于叶书记所报告的院所科技攻关形势,深受鼓舞。接着出席会议的15位理事纷纷发言,结合在科普宣传、建言献策、学术活动、助力研究所等方面的工作,畅谈了自己一年来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与领悟心得。的确,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力学所分会的一项重要工作,2023年度里分会先后组织了四次学习活动,包括专门的学习交流以及联系实际的学习交流。第二个时段是理事长洪友士汇报,包括2023年度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请全体理事审议。关于2023年度工作,理事长首先按照时间叙事然后归纳总结。在“叙事”环节,他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式向理事们介绍,即逐一引用院老科协在本年度里发布的有关力学所分会工作的15期《简报》,来阐明分会的主要工作。在“归纳”环节里,他按照工作性质总结了6个方面:(1)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主题教育;(2)学术沙龙和科普;(3)力学所青年基金申报项目预评;(4)建议与咨询;(5)力学所官网的科普网页《力学园地》;(6)经费情况;(7)两个特色事项。关于2024年工作,理事长在科普与宣传、调研与咨询、助力研究所工作、学习活动等方面阐述了工作设想和计划,并说明将对照院老科协的年度工作要求进行调整与充实。最后他强调:分会工作是力学所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做好工作。在洪友士汇报结束后,一些理事发言提出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与会的领导和理事们都认为这次理事会开得十分及时和成功。
27
2023/1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举办“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高端学术沙龙指导委员会专家咨询会
12月8日下午,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举办“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高端学术沙龙指导委员会专家咨询会。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赵震声,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南海海洋所党委书记谢昌龙,及院内外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所老科协会长黄良民介绍了指导委员会组成情况,陈广浩、谢昌龙分别致辞,并向指导委员会专家颁发聘书。专家咨询会由南海海洋所副所长林强主持。2023年10月,南海海洋所老科协申报的“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高端学术沙龙通过了院老科协的评审,这也是全院2024年度唯一一个高端学术沙龙项目。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高端学术沙龙以中国老科协、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院老科协作为主办单位,广州分院、南海海洋所、所老科协为承办单位,暂定于2024年10月举办。曹以玉对高端学术沙龙的背景、要求及组织方式等作了系统介绍,并逐一介绍了院老科协历来主办的6期高端学术沙龙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应和科技效应。第7期高端学术沙龙将于2024年由南海海洋所承办,他对如何组织好高端学术沙龙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他表示,第7期高端学术沙龙指导委员会专家15位(其中院士5位),均是相关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和代表人物,高端学术沙龙以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为主题,紧密结合当前科技前沿,契合国家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非常符合高端学术沙龙的定位要求。所老科协会长黄良民介绍了高端学术沙龙的主题,邀请报告专家和报告内容,指导委员会专家的具体情况等。与会专家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就拟定的讨论议题和重点内容发表意见建议。“深海冷泉生态系统与生命过程”高端学术沙龙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孙松,香港科技大学钱培元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副所长沙忠利研究员等11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咨询会上各位专家就拟定的讨论议题和重点内容展开充分研讨,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开好高端学术沙龙打下了良好基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赵震声副理事长强调高端沙龙需要体现“高端”两个字,要对国家、政府提出确切的建设性意见,并且在学术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以玉对咨询会做出总结,指出咨询会围绕如何办好第七期高端学术沙龙开展研讨,讨论比较成功。重申高端学术沙龙是老科协围绕中国科学院中心,服务国家战略关键技术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言献策的平台。与会者不限于老科学家,主要是邀请本学科最前沿的专家们进行探讨。以此平台为抓手,为国家、为社会、为中国科学院提供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其定位是“科学技术前沿沙龙”,强调“高端”,是指更接近国家的战略需求,更接近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的前沿。
27
2023/12
中国农机院老科协工作者与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会员共同探讨发展方向
2023年12月18-20日,中国农机院老科协的陈志、方宪法、杨炳南、景全荣、韩增德、杨学军、陈俊宝等研究员参加了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60周年会庆暨2023年学术年会”,该会以“耕耘-甲子使命不负 收获六十载初心如磐”为主题,回顾了学会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共同研讨了学会和农业机械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行业1000多名科技工作者出席。该会上,对为我国农业机械做出突出贡献的陈志、方宪法研究员授予了“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会士”。方宪法研究员在大会上作了“下一代田间作业系统”主旨报告,重点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机械高效、高质作业需求、田间作业机械对土壤压实阻产的解决方案出发,描绘了未来田间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和愿景。另外参与该会的几位老科技工作者分别参与了田间耕作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村能源机械、农机标准化等分会技术交流,共同探讨了农业机械不同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激发农业机械科技工作者树立“终身立志于此”的初心和担负起“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使命。
21
2023/1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举办“热带海洋典型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学术沙龙活动
12月8日上午,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举办“热带海洋典型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学术沙龙。中国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副局长曹以玉,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副理事长赵震声,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南海海洋所党委书记谢昌龙,所内外专家和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70余人参会。陈广浩、谢昌龙分别致欢迎词,南海海洋所原党委书记黄羽庭主持沙龙活动。此次沙龙由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会长黄良民研究员作主旨报告,研究员喻子牛、研究员黄小平作邀请报告。会上,大家围绕海洋典型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分布格局、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途径、对策和有效措施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热带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包含了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独特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为各类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防止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其次,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再则,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其他海产品,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确保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黄良民研究员作了“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恢复重构以及保护思考”的主旨报告,主要介绍了海洋特色生态系统恢复重构与保护的重要性。他回顾了生态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生物与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关系及国际上新的生态系统划分方法,特别关注了海洋特色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并针对全球性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提出恢复重构和保护对策与建议。喻子牛研究员作了题为“珊瑚礁大型贝类-砗磲的人工繁育及其资源恢复”的邀请报告。他对砗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砗磲的独特性,砗磲的食物链,以及生存环境对其影响等,阐述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砗磲资源对于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以及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黄小平研究员作题为“海草床的关键生态过程与服务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的邀请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海草床的分布特征与生态服务价值,及如何进行海草移植及其利用新的技术方法改善海草床的状况,并为维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与会专家着重围绕主旨报告提出的特色海洋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的退化问题和恢复重建与保护对策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建议:一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在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而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则在海草床修复研究与实践中处于领先地位。对于各种类型的特色生态系统,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二是鼓励和支持多学科的合作,开展多种途径的珊瑚移植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包括复杂的生境重构、先锋种进入时期的确定、物种搭配以及生态演替与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开展外来种的繁殖规律和与本地种竞争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利用本地种进行修复。同时,也需要深化对海草种子法、模块法、根状茎恢复技术的研究,建立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区,并推广其成功案例。三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执法管理,坚决禁止违法的捕鱼、潜游等活动对海洋生态造成的人为干扰。四是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自觉行动。赵震声提到,来参加南海海洋所的学术沙龙每次都有很大收获,邀请了重量级科学家和年轻的学子参与。黄会长提出了全面的海洋生态建设思路,强调保护好南海的重要性,并指出南海海洋所要站在海洋生态恢复重构研究的前沿阵地,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更好的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曹以玉总结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认为南海海洋所老科协举办的学术沙龙符合中国科学院沙龙的学术定位,报告主题鲜明,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重点围绕海洋特色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参与人员范围广,包括所内外、院内外,老专家、在职人员和青年学生,讨论深入且有价值。组织工作严密,并感谢南海海洋研究所为老科协沙龙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