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 分会动态
12
2024/10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研学导师团“高阶科普”走进成都农业科技职业院
2024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科普讲师团/研学导师团戴进业研究员走进四川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作题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的报告,为3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成都市温江区科技局(区科协)负责人张亚林出席开幕式,她表示,本次活动是成都市温江区科技局举办的“高阶科普”主题报告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活动通过讲述科学家故事、传播科学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造就一代科技新人。活动现场,戴老师的报告内容从中国古代利用石油的历史,到近代中国石油工业的艰难起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其中,着重介绍了大庆油田这一惊世发现和发展历程,特别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代石油工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实现了我国石油的自给自足,为国家经济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豪迈誓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各位师生。对于本次科普活动,同学们表示,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深刻理解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发了自己投身科学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19
2024/09
首航老科协举行授牌仪式并开展工作座谈会
9月4日下午,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为首航老科协授牌,并与首航老科协理事成员见面座谈。座谈会上,党委副书记对首航老科协顺利完成换届表示祝贺,对首航老科协的前期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向参会人员通报了厂情。他强调,面对新形势下退休人员服务管理和公司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期望首航老科协坚持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推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银发力量,务实功见实效。他指出,要通过首航老科协平台,发挥老领导、老专家经验优势,为公司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首航老科协多元化的作用,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营造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据悉,今年首航老科协新一届理事会自换届以来,围绕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服务航天的基本宗旨,组织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与公司在职科技人员交流,为航天事业献言献策;参与了健康科普课堂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参加了多项社区退休人员的郊游、观展活动。今年年底,首航老科协还将组织理事会员参加系统内调研,召开会员大会,研究布置下一步工作。
13
2024/09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数学研究院分会召开2024年度新秋座谈会
9月4日,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数学研究院围绕“科学研究需要薪火相传、学习创新”“科学家有责任和义务在科学思想传承和传播、科学知识普及和宣讲方面做出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工作”等话题,举行了交流座谈会。中国科学院老科协数学院分会理事长刘卓军,秘书长白英,副秘书长申玫玫,研究员李文林、冯贝叶、经士仁和全体理事参加了座谈会。会议还邀请了数学院期刊与学会部主任孙云志,研究员崔晋川、刘克和钱莹等人参加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刘卓军研究员、孙云志主任分别从中国科学院层面和数学研究院层面出发,介绍了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及科学普及的形势和趋势。与会同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座谈。大家认为,宣讲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这些工作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实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办讲座、做演讲是一个方面,参与读物和文章的撰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最后,与会人员进一步达成了共识。大家表示,做好科学家精神宣讲、做好科学普及工作,需要在讲者和听者之间做好“匹配”,需要在具体需求和有效供给方面做好“匹配”。研究人员,特别是因年龄原因已不再在科研一线工作的老同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更有条件和资历做出有价值的工作。同时,也希望研究院所的平台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上,在综合环境建设上做出更能促进各方面积极性,并体现出引导和促进特征的安排。
30
2024/08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声学研究所分会举办2024年度学术沙龙
2024年7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中国老科协支持,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声学研究所分会承办的“创新发展噪声技术,支撑建设宁静中国”学术沙龙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孙建国理事长、曹以玉副理事长、张志林顾问、何远光顾问,生物物理所分会理事长赵宝路,力学所分会秘书长王柏懿,声学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倪宏,声学所分会会员,年轻科研工作者等多位同志参加了本次活动。沙龙活动由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声学所分会理事长沈建中主持,倪宏书记致词。田静研究员作了题为“创新发展噪声技术,支撑建设宁静中国”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回顾了我国在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建设方面的情况,随后介绍了我国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行业应用以及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成效、经验和香山科技会议的主要情况及行动计划的后续进展。报告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对于噪声污染防治有了新的要求,目前噪声污染投诉居高不下的新形势对科技研发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噪声源和投诉对象等新变化又为噪声污染防治带来新的机遇。报告强调,建设宁静中国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赋予的使命,当前我国噪声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行动计划必须要加快机理研究和应用步伐,掌握核心技术、制定国际标准,疏通噪声控制转移转化的途径、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为宁静中国和制造强国建设做出系统性的贡献。与会专家围绕着推进“宁静中国”建设,AI技术与噪声处理软件、噪声对人的影响、噪声监测网络化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张志林、何远光两位顾问表示,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独创性。曹以玉副理事长表示,声学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取得了很多具备引领性、开创性的成果,非常符合当前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目标要求,同时也充分反映了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得到传承与发扬。最后,孙建国理事长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沙龙良好的学术氛围助力了声学所建所60周年庆,田静研究员的主旨报告不仅介绍了噪声科技研究领域进展以及声学所取得的成果,还系统梳理了我国噪声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沙龙活动为老同志建言献策搭建了平台,促进了老科技工作者与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交流互动,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能够助力一线科研人员加速实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目标。 
28
2024/08
北宫小学与丰台区老科协理事单位国防科普教育中心商讨武龙太极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有关事项
8月16日,为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持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丰台区北宫小学校长李军玲应邀来到丰台区国防科普教育中心,观看了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武龙太极暑期特训营展演,并就北宫小学引入非遗项目武龙太极展开了深入交流。丰台区国防科普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申伯强、副主任连春林陪同观看展演。武龙太极暑期特训营由丰台区国防科普教育中心军事科普部部长、非遗武龙太极创始人张德全执教。展演的少年们从军事单兵动作到礼仪展示,再到武龙太极,动作利落干脆,精神抖擞,气势如虹。创新的军体教育系统和武术特色教学展示,充分展现了少年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极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以及武龙太极的非遗文化魅力。展演过后,李军玲校长与非遗武龙太极项目负责人张德全展开了深入交流。李军玲校长表示,准备引入武龙太极作为北宫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间训练项目,希望通过传统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和军事化项目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纪律性和运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们切身感受非遗文化。北宫小学体育学科主管李海霞、体育教研组组长张建忠等陪同研讨。
20
2024/08
原子能院老科协积极参加社区党建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7月31日,原子科学城原新街社区党委在原子能研究院文体活动中心举办了“请进来 学党史 悟思想”主题党日活动。居住在该社区的原子能研究院老科协理事长、理事会成员和广大党员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党建活动。 房山区委党校韩沙副教授是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她与参加活动的300余位党员们一起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奋斗历程,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史明理,学史悟道,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最后,本次活动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百余年光辉历程,是奋斗不息的壮丽史诗。我们要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新征程、新形势、新问题,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老骥伏枥,奋斗不止,做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15
2024/08
丰台区老科协常务理事会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
7月24日下午,丰台区老科协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丰台区老科协常务理事、监事会监事、秘书处副秘书长等参加了会议。丰台区老科协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会长米佳国带领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再宣示,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重大原则,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最后,大家表示,要发挥老科协的优势,以实际行动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要发扬钉子精神,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作风,继续在科技为民、科普益民、科技助力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智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14
2024/08
丰台区老科协召开四届十七次常务理事会
7月24日下午,丰台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四届十七次常务理事会在丰台区老科协活动中心(西区)金球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丰台区老科协会长米佳国主持会议,监事长齐玲以及秘书处副秘书长们列席会议。首先,会上审议了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常务理事同意将五届理事会候选人名单报上级领导机关审核。其次,讨论了成立、调整内设机构和有关人员任免事项,决定成立丰台区老科协健康管理中心;将丰台区老科协科技传媒中心更名为丰台区科技融媒体中心;调整丰台区国防科普教育中心、丰台区健康科普教育中心和丰台区老科协为老服务中心人员。最后,米佳国会长向荣获2023年度中国老科协奖的丰台区老科协常务理事程留恩同志颁发了证书,并佩戴了证章。与会的常务理事、秘书处同志与程留恩一起合影留念。
13
2024/08
原子能院老科协召开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
7月22日,原子能院老科协十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召开,新一届理事会理事、监事会监事及分部负责人等23人参会。原子能院老科协理事长赵崇德首先就组建新一届党建工作小组的原则和组成人员做了说明。经讨论,大家认为组建原则和建议名单符合协会实际,邀请原子能院离退休管理处党组织负责人、原子科学城社区党委书记加入协会党建工作小组有利于党对协会工作的引领,也有利于协会与单位、社区的融合。赵崇德同志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就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出部署。他指出,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领悟其精髓,理解其要义,保持老同志的政治优势,永远听党话,始终跟党走,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银发力量!他强调,一是老同志们要自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原文,在领会要义上下功夫,掌握精髓,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二是协会办公室要适时组织相关线上线下的辅导报告;三是大家在学习时要写出体会感想,协会将在适当的时机组织交流活动。副理事长刘云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甘云涛就如何学好用好三中全会精神发表了补充意见。新加入协会领导集体的同志发表了参会感受,表达了努力做好老科协工作的意愿。会议还研究了老年科技日和为年满70、80、90的老同志祝寿等下半年主要工作。
05
2024/01
追忆毕生践行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吴承康先生
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我们老科协的一项重要使命,宣讲报告、出版文集是我们常用的一些途径。2023年12月25日,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吴承康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此吴承康院士生前所在的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了主题为“精神与传承”的追思会,共有50名老中青同志参加了这个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是这次追思会的协办单位。分会组织邀请了15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这次会议。在这个追思会上有7位老同志做了发言,其中分会秘书长王柏懿做了一个主题发言,此外李家春院士、盛宏至理事以及肖林奎等都做了自由发言。他们从各自的经历追述了当年和吴先生交往的点点故事,情深意切,令人感动。本来追思会只安排了半小时的自由发言时间,但是老同志们一个接一个地追忆往事、阐述风范,延续了一个多小时,追思会直到十二点半才结束。可以说,这次追思会就是一场科学家精神的宣讲会,参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老同志的口述历史,切切实实受到了精神洗礼,一位年轻同志在会后发来的微信中写道:我属于一个小辈,通过各位前辈的深切缅怀,我受到很多教育。我要尽量好地传承吴先生“爱国奉献、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谦虚友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力学所分会协办的吴承康院士追思会在力学所小礼堂隆重举行为了这次追思活动,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力学所分会还主持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编撰纪念文集。在力学所,大家都知道吴承康先生是一位十分低调的大学者,为了宣介毕生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吴先生事迹,力学所分会发动和组织了国内外、所内外的诸多同事、朋友和学生,还广泛收集和整理了各类资料和图片,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筹备,《高山仰止——吴承康先生纪念文集》终于在吴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和大家见面了,这本文集汇萃了85位作者的追忆文字,展现了吴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大师风范。年届九十五岁高龄的俞鸿儒院士,欣然为文集撰写了序言并三易其稿。包括白以龙、李家春两位院士以及韩林、肖林奎、何林三任党委书记在内的38位耄耋老者,送来了发自肺腑的纪念文字。包括美国两院院士、澳大利亚两院院士在内的4位国际著名学者,从世界各地发来了海外来函。这本文集在卷首彩页部分展示了一系列照片,记录了吴先生在整整九十年(1933 ~ 2022年)跨度上工作与生活的形象。吴承康院士追思会海报以及《高山仰止——吴承康先生纪念文集》封面我们在组织出版这本文集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吴先生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他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同事和学生。特别是离退休的老同志们,尽管年事已高,仍然捉笔捶字,书写着吴先生的事迹、精神和风范。有一位的作者为了写稿,把几十年前的笔记本翻了出来,拷贝了20页密密麻麻的文档发给编者看。有一位作者从元旦开始构思,反反复复修改好多遍文稿,直到清明节才定稿发给编者。有一位外所的作者已经多年住在养老院了,得知吴先生离世消息,辗转好几个人才找到编者,表示要写纪念文字。还有一位作者,为了全面介绍吴先生对中国力学学会的贡献,不惧严寒到所里来查阅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档案资料,才最终成文提交给编者。这些作者们说:就是为了表达对吴先生深深的崇敬!许多同志在阅读纪念文集后,还给主编发来了自己的读后感想。一位同志写道:傍晚收到了文集。看了2个小时,视力不行了只得暂停。吴承康老师最感动人的已经不是他的学识和一个科学家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了,而是他的人品。这么多的人怀念他的“小事情”,再溢美的词也可用到他的人品了:人世间的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好人。另一位同志写道:文集的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吴先生生平事迹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吴先生的高尚品格、谦逊的作风、以及高超的学术水平,真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啊!它可以作为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路明灯。还有一名年轻同志写道:我第一次得到并认真阅读了《纪念吴承康先生文集》。它汇集了曾与吴先生共事的数十位前辈、老科学家对吴先生的缅怀,再现了吴先生领导团队、科研攻关、待人接物、培养学生方面的众多场景,以及温文尔雅、谦虚友善的人格魅力。吴先生坚持科研方向服从国家需求大局,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在燃烧、烧蚀热防护、等离子体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我们年轻一代要学习吴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和高尚情操。主编王柏懿和责编刘俊丽对《文集》认真进行“三校一核红再读蓝样”正如主编在文集的“后记”中写道的那样,期望这本文集能够成为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一个载体,伴随着年轻一代将科学家精神永续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