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02
2024/08
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精神,锚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展现科技魅力,激发创新自信,培育创新文化,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一、主题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二、时间重点活动集中在2024年9月15日—25日开展。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三、活动内容(一)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创新、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广泛宣传我国科技、科普工作成就,营造爱党爱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引领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国建设。(二)开展高阶前沿科普,激发创新动能。聚焦基础前沿研究、战略高技术、新兴和未来产业科技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聚焦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航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卫星导航、大飞机高铁、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持续开展科普活动,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基地有组织、常态化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三)践行科普为民,共创美好生活。围绕民生科技、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农业生产、民生水利、低碳生活、防灾避险、安全生产、科学文化等公众关注热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服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开展科学教育,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实践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兴趣和科学素养,助力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四、主要活动(一)重点活动。聚焦现代科技和未来产业,开展体系化重点示范活动,打造系列精品展览、前沿报告,强化优质科普产品供给,推动科普向高质量发展、向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聚力。1.千馆展览探未来。动员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场馆打造专题展览,传播前沿科普短视频,配套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推动科普阵地联动,依托各地场馆带动街道社区乡村的“蚂蚁科普场馆”,发布区域科普地图,打造特色科普路线,构建30分钟科普服务圈,让公众身临其境、感知前沿科技应用场景。2.万场报告话前沿。面向青年科技人才、大学生、公务员等群体,开展高阶科普报告,打造“科普中国·前沿讲坛”品牌,搭建小规模、高频度、互动性、多学科的科普交流平台,解读科技前沿,促进交流碰撞,激发科技创新自信、活力。3.千万IP创科普。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普中国、学习强国、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开设#千万IP创科普#活动话题,发起优秀网络科普作品创作、征集和展示等活动。各地各部门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科普工作者等参与科普创作和传播,发布科普内容和相关活动时添加“#千万IP创科普#”话题标签,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热爱科学的生动局面。(二)系列联合行动。各科普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资源、开放场地、创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1.学会科普联合行动。各级学会积极打造活动品牌,面向大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高频次、互动性强的前沿科普。利用学会科普基地,为科技工作者做科普提供服务,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2.科普阵地联合行动。充分发挥科技馆、流动科普设施、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阵地作用,联动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等,开展研学实践、科普报告、科学之夜、联动打卡等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校外科学教育服务。3.高校科普联合行动。各高校依托高校科协组织和学校科技社团,组织校内实验室等科研资源平台联动开放,开展跨学科科技交流沙龙,组织师生围绕前沿科技做科普,激发青年师生自信和志向,助力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4.企业科普联合行动。中央企业、国有企业、科技民企等各类企业,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立足企业资源和人才优势,组织展馆开放,开发新产品、新成果的AR/VR科普产品,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专家报告,围绕企业具体问题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创新成果展等活动,发现和激励创新后备人才。5.园区科普联合行动。各园区科协组织园区企业有序开放企业展示场馆,运用园区科普资源服务周边社区、学校等,传播科学精神、创新进取精神,讲好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故事,普及创新成果。6.农技协联合行动。各级农技协组织、科技小院等,围绕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面向农民传播科学知识,普及先进技术,倡导科学文明,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7.青少年科学教育专项行动。整合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学生需求的科学教育资源,组织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汇”。推动校外科普资源与校园课程建设双向融合,举办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科技教育乡村行、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8.巾帼科普活动。实施“科普进万家行动”,各级妇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实践,推出系列巾帼科普公开课。发挥各级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作用开展科普巡讲,动员巾帼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提升广大妇女儿童科学素质。各地各部门广泛动员学会、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小院、社区、科技志愿队伍等科普主体,用好线上线下方式,推动科普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为基层公众提供优质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体验。(三)全国科普日系列主场活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可结合实际、突出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或行业领域主场活动,示范带动本地区本系统重视科普、参与科普。五、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动员。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全国科普日活动作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举措,精心谋划组织,做好工作协同。各级科协要依托《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协调机制,以组织化、网络化、社会化方式推进工作,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增强活动引领力、服务力、影响力。(二)突出活动实效。要聚焦目标人群特点和需求,创新服务场景,丰富内容形式,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的服务产品,提供精准多元、喜闻乐见的科普服务。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注重为基层减负,加强意识形态把关,高效节约、安全有序举办活动。(三)做好宣传总结。要突出活动品牌,做好线上线下宣传,规范使用全国科普日和科普中国标识,营造活动浓厚氛围。8月21日起,各活动举办单位可通过全国科普日平台(www.kepuri.cn)发布重点活动信息。10月10日前,各省级科协、全国学会通过平台报送本省、本领域活动总结。平台将提供优质科普短视频、展览、图文等活动资源和精品宣传资源下载,持续汇聚展示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重点、亮点活动。全国科普日联合主办单位将共同开展总结,并对组织动员有力、亮点特色突出、服务基层有效的单位和影响大、反映好的活动予以表扬。联系方式: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联 系 人:赵垒联系电话:010-68514319电子邮箱:kepuri@cast.org.cn全国科普日平台技术运营咨询联 系 人:蒙昌乐联系电话:010-63589698,010-63589586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联 系 人:赵婷婷联系电话:010-68526217中国科协       中央宣传部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        科技部       国家原子能机构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国家林草局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        中国作协      全国工商联2024年8月2日
11
2023/10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通知 部署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
 近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0月1日至31日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今年“敬老月”活动主题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无障碍环境共建共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各计划单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龄工作委员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涉老社会组织: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养老孝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决定开展2023年全国“敬老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宗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在全国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树立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着力打造适老宜居社会环境,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不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活动主题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无障碍环境共建共享。三、活动时间2023年10月1日至31日。四、活动内容(一)加强宣传贯彻,共建共享无障碍环境。广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活动,推动法律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坚持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宣传无障碍环境理念,普及无障碍环境知识,提升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持续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涉老社会组织等面向老年人开展运用智能技术培训等活动,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电子设备。支持涉老社会组织开展2023年老年智慧出行志愿服务行动。进一步扩大出租车电召和网约车“一键叫车”服务覆盖面。积极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推广社保线上线下便民服务举措。(二)动员各界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活动,重点对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进行走访慰问,倾听群众呼声,传递暖心关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排查化解涉老矛盾纠纷。广泛动员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等开展志愿助老服务活动。组织动员更多志愿服务组织参与青年志愿者助老“金晖行动”。(三)优化为老服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持续加强养老诈骗防范治理,重点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风险监测和预警提示,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犯罪活动,强化老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大老年人反诈知识宣传力度,发布典型案例,打造宣传品牌,切实增强老年人防范意识。支持法律援助机构、公证机构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让法律服务更好惠及老年人群体。制作播出“守护夕阳”老年普法宣教广播系列节目,组织开展老年普法教育进社区活动。(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大力宣传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普及疫苗接种、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防治、伤害预防、应急救助、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等健康知识。深入开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营养改善、老年痴呆防治促进和老年心理关爱活动,促进健康老龄化。积极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举办老年健康知识大赛。(五)丰富文体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各地老年大学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适合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广泛开展“九九重阳”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举办老年人健身交流、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项目。鼓励各地在“重阳节”当天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支持企业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养生旅游、医疗旅游等休闲度假类产品。将残疾老年人健身体育纳入全民健身整体安排,推出更多适合残疾老年人的康复健身体育方法和活动。(六)强化宣传倡导,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等活动,在全社会凝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大力宣传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典型事迹,激励引导广大老龄工作者学习先进、奋斗奉献。鼓励创作播出敬老题材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开展全国敬老养老助老公益广告征集暨展播活动,播放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荐影片。开展“银龄阅读—金色年华”老年阅读系列推广活动。推广各地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典型经验,弘扬孝老敬老文明乡风。以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为载体,选树宣传孝老爱亲家庭典型。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行动,推动营造关心爱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五、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要高度重视“敬老月”活动,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活动的组织领导,做到提早谋划、精心安排、统筹推进,认真落实《“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的“每个县(市、区、旗)每年开展一次‘敬老月’活动”的工作要求。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行业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宣传活动。(二)灵活创新,注重实效。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搞铺张浪费,不搞形式主义。  (三)面向基层,扩大影响。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注重统一组织活动和群众自发开展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涉老社会组织作用,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平台,加强对“敬老月”活动的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各省(区、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各计划单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并于2023年11月15日前将“敬老月”活动总结报至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23年9月25日END来源:中国民政转自“知诚社会组织众扶平台”公众号
10
2023/08
关于动员北京市科协社会组织参与防汛救灾的倡议书
各党建工作小组,学会、基金会,基层组织: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了极端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防汛救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8月6日,北京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进一步部署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要一鼓作气打赢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攻坚战。为做好引导动员广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现发出以下倡议: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的重要性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充分认识首都防汛救灾工作直接关系首都功能、首都安全,切实维护首都和谐稳定。党建工作小组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做好表率。各学会、基金会,基层组织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为打赢这场攻坚战贡献应有作用。二、积极响应号召,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有序行动各学会、基金会,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专长,利用自身在专业性、组织性等方面的优势,有序参与到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凝聚专业人才,为尽快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次生灾害等方面提供专业力量支撑。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防疫等科普宣传,增强广大首都市民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积极支持受灾企业加快复工达产,以灾后重建为抓手,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受灾地区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动员会员投入灾后重建,发挥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三、加强宣传总结,营造社会组织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和信息报送工作。用好管好网络等舆论阵地,有序参与防汛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维护良好秩序。注重发掘本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讲好抢险救灾感人故事,做好经验总结、宣传推广和信息报送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参与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党员群众的关心关爱,为救灾重建创造良好环境。市科协社会组织党建委办公室 2023年8月8日
29
2023/07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8
2023/07
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6
2023/07
关于印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科协发〔2023〕43号市学会,各区科协:现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落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年7月1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的工作要求,按照《中国科协关于新时代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工作部署,充分增强市科协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盟等社会团体(以下简称“学会”)参与科普工作的责任意识,调动其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首都地区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化协同科普新局面,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具体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落实“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科普”的新时代使命。坚持融入大局,紧扣中央有关部署和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任务,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坚持与“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建设”结合,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属性,以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学会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学会科普资源供给、打造学会科普活动品牌、推动学会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建功立业,助力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二、主要工作任务(一)积极完善科普工作机制,提升科普服务能力1.完善学会科普工作机制。明确本学会科普工作重点任务,探索构建品牌、平台、队伍、阵地“四位一体”的学会科普工作服务体系,推进学会科普高质量发展。以学会年度考核为导向,进一步明确科普工作职责。明确专人分管科普工作,组建本学会科普工作队伍,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规划、计划,明确本学会科普工作重点任务,将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安排,确保学会科普工作有机构、有谋划、有部署、有考核。加强上下联动,积极主动与国家级学会对接,聚集更多优势科普资源和人才资源,联合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推动科普信息资源应用和科普活动落地。2.强化学会科普价值引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积极参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着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学术风采与研究成果。加强科普内容政治性、科学性审核把关,积极开展科学辟谣,加强科学解读,回应社会关切,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科普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和新时代首都发展,服务教育、科技、人才贯通发展,实现科普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全面价值。3.培养学会科普人才队伍。建议有条件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委员会,建立科普专家库或科普专家团队。学会主要负责人要带头开展科普工作,为本专业领域科普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推进学会科普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普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吸纳科技工作者,不断扩充各行业、各领域科普人才。组建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学会科普服务能力。4.加强学会科普激励。有条件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科普成果和科普任务的动员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主动开展科普工作。推荐学会优秀团队、个人以及科普成果、科普作品参加国家、地方表彰奖励。积极参与“典赞时刻·首都科普”“首都科普好书”等评选宣传活动。5.参与科普标准制定。参与研究和制定本专业领域科普宣传大纲、科普工作指南等,分级分类制定科普产品和服务的标准规范,开展本领域标准规范宣贯工作,探索开展科普成效评价。(二)积极推动科普阵地建设,强化优质资源供给1.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参与“科技馆之城”建设工作,支持学会发动支撑单位、会员单位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展览馆等科技类设施或建立科普基地、科普场所和网上展馆,配套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学会与科技场馆加强合作,共同建立科普阵地,构建优质科普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基地。2.加强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全面推进全媒体生产体系建设,加强精品内容生产,汇聚融合本行业、本领域科学传播资源,建设线上线下结合、传统新兴融合的学会科普工作平台,全面强化科学传播动员能力。搭建网站、期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账号等平台窗口,组织本领域、本行业科技工作者围绕公共卫生、科学事件、突发情况等及时发声,聚焦群众需求和首都发展需求,积极创作发表科普作品。3.加强合作交流平台建设。积极开展领域内及跨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机制,开展科普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合作,传递科普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北京国际科学传播交流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等活动。(三)广泛开展科普特色活动,努力打造品牌亮点1.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围绕各领域、行业、学科特色的纪念日、活动周等重要节日,围绕时事热点,结合学会自身特色与资源优势,开展专题科普活动。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周、科学跨年等重大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以科普讲座、科技咨询、科普展教、科普创作等形式,开展贴近首都发展、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品牌活动。2.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推出精品科普资源。面向前沿科技领域,积极开展前沿科技、重大成果的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强与专业科普机构、传媒等合作,促进将最新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化。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和推动大科学装置、各级各类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实践基地等面向社会开放。利用自身科技资源服务科技场馆和首都科普。3.推进科技志愿服务。规范科技科普志愿管理工作,积极动员本学会科技工作者,面向重点人群,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防灾减灾、应急避险、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生态保护等群众关切问题,突出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节点,开展科普讲座、科普阅读、科普宣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等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文化场馆、科技场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公共场所开展的公益性科技科普服务。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行业领域优势建立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组织。运用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机制,提供科普事业人才支撑。三、保障措施(一)加强对学会科普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将学会科普工作纳入学会整体工作中,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各学会设立科普工作专项,将科普工作作为“北京特色一流学会”创建的重要内容,从人才服务、示范引领、职称评定等方面做好支撑服务,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工作,促进学会科普工作深入发展。(二)支持学会开展相关领域的高质量科普工作积极与学会共建科普培训平台,指导和培育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创作,加大优质科普内容供给。主动联系对接学会,充分利用系统工作会、交流会、培训活动等,搭建科协与学会交流的平台,引导学会优质资源服务基层。围绕应急科普、“双碳”、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双减”、青少年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充分依托学会力量,共同推动科普工作。(三)加大对学会科普工作的宣传和激励力度 积极开展学会科普平台和品牌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建设科普特色学会,积极选树学会科普工作和科普人物先进典型,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推进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推动优秀科普项目、科普成果纳入各级科技奖励评选,激发学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的内生动力。各区科协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支持所属学会开展科普工作。 转自:北京科协微信公众号
26
2023/07
中国科协、教育部关于印发《“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协发宣字〔2023〕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中国科协、教育部决定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现将《“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落实。中国科协 教育部2023年7月14日(联系人: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 生文远 沈林芑,联系电话:010-68527152)“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将价值引领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2.任务目标。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二、主要任务1.大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邀请院士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组织科技辅导员、少先队员、共青团员讲述科学家故事。鼓励各地分层次建立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在“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行动”中,组织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精神演讲报告。2.精心打造“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依托中小学建立一批“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以下简称“众创空间”)。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当地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科学家故事戏剧社”“Z世代天团秀”“逐梦采风团”等品牌活动,定期开展业务指导、交流培训。组织帮助中小学师生参与“科学也偶像”短视频创作传播活动。3.深入开展科学家故事阅读推广。充分利用中小学现有读书角、图书架、书报亭,充实科学家故事图书。提升科学家精神出版物质量,推动出版社、科技馆等机构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并定期更新补充。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分享会、主题班会,以学校或地区为单位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朗诵等多种活动,支持科学家、科技辅导员深度参与学生故事分享,指导演讲朗诵等,推动形成阅读交流科学家故事浓厚氛围。4.加强科学家精神资源共建共享。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科学家精神专栏”,提供优质数字资源。依托“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让科学大师剧走进中小学校。三、工作要求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科协、教育部门要把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实施。加强上下联动,加强统筹协调,运用众创众筹等新理念,有效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主动性,形成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有效融合。2.加强分工协作。中国科协、教育部建立跨部门联合工作专班,定期开展会商。中国科协以“众创空间”为载体,以现代科技馆体系为依托服务赋能各地科协和中小学校。中国科学技术馆负责“众创空间”建设总体实施,制定规范标准,成立专家团队,指导各地具体推进。教育部加强统筹协调,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载体,为各地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各地科协、教育部门及所属科技馆和中小学校主动加强沟通对接,建立开放协同机制,统筹各自阵地、队伍、活动、平台、项目资源,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3.鼓励探索创新。各地科协、教育部门要不断探索创新以文化人的有效方法、载体和手段。鼓励中小学生走进科学家工作场所,沉浸式了解科学家故事,感悟科学家精神。支持学校排演科学家故事短剧,鼓励支持中小学生制作易于传播的科学家故事微短视频等,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美育汇交融合,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研究出台有效可行的配套举措。4.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及时凝练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选树典型案例,及时做好行动成果宣传和先进经验、典型案例推广。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放大正面效果,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在社会营造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