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中研究员走上中国科学院大学第20期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讲台
2023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金中老师应邀为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简称“中心”)举办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第20期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班作报告,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教融合当先锋”。100位研究生导师(内:“中心”的研究生导师87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软件研究所及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化学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导师13位)聆听。余老师从深情地阐释恩师钱学森先生科教融合办学,辉煌成就凸显开篇。接着,讲述了华罗庚、黄昆、王大珩、严济慈、王守武等科学大师践行科教融合的卓越贡献、高风亮节、至理名言,特别动情地介绍了严老、华老高龄申请入党和他们发自肺腹的声音,严老说:“在向四化进军的新长征途中,我要求入党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愿意把自己的希望和命运同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70岁入党的华老说:“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少年,不负党员名”!余老师用亲见亲历的生动鲜活事例、深厚真挚的情感,把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报国的事迹和为人楷模的高尚品德讲述的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听众。余老师在分析了新时期研究生的特点后,以兼任国科大导师25年(含前身)、督导3年的深切体会,中肯地寄语参训导师们:注重研究生的德育教育,爱国爱党,创新报国,诚信合作!并与导师们分享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经验,历述了如何在招生环节识别人才,如何为研究生选课、选题、实验等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心得。尤其令人敬佩的是,余老师高度负责,提前与主办方认真细致地了解了参训群体的情况,针对此次培训以年轻导师为主的特点,在报告中详解了“论文写作”。老师以多年兼任全国优秀论文评委的积淀,释析了“科技论文的学术标准,题目设置如何画龙点睛,如何重点突出文章关键词、摘要、引言,以及正文、结论的撰写方法、数据处理、图表选用”。最后,以科教融合的重大收获结束。报告不断地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培训班上,“中心”党委书记赵光恒致辞,殷殷嘱托;国科大招生办主任冉盈志阐释招生政策、注意事项;国科大学生处处长王岗介绍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和处理方式;“中心”纪检审办公室主任孟娟作了题为“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营造风清气正科研创新生态”的报告;国科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肖斌作报告,题为“导师心理健康的自我关照”。在余老师报告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邢志忠研究员分享了他“如何成为一名卓越的导师”的个人体会。参训导师们盛赞,收获颇丰,提高了认知,丰富了思路,更坚定了履行导师责任的信念,“报告老师展示了优秀科学家形象,本身就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训班圆满成功,本次办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教育事业注入新动力,达到了预期。”年轻导师们更感受了细致入微、真情实感地传经送宝、示范引领、解困纾难的重要功效!
​孙万儒、何林老师为“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添彩
海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同心携手共创“老科技专家进校园”品牌,旨在激发学生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科学、认识并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孙万儒研究员应邀为“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作报告,主题为 “‘糖丸爷爷’顾方舟”。上地实验小学42名同学聆听。孙万儒老师首先以图片、短视频,讲解了病毒的种类、结构和作用,让同学们认识到病毒是敌亦是友。随后,孙老师深情地讲述了顾方舟院士(英国伦敦医学院和国际文学院院士)带领他的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钻研,让脊髓灰质炎在中国彻底被消灭的光辉事迹。从临危受命,到不分昼夜研究疫苗;从为了确保安全性,给自己的孩子喂下疫苗,到将疫苗做成糖丸,便于储存和运输。在场师生深为老一辈科学家无私奉献、爱国敬业的伟大精神所感动,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何林老师应邀为“老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作报告,主题为“钱学森的故事”。清华附小四年级100名同学聆听。何林老师从意志和信念、成就和贡献、学风和境界三个方面讲述了钱爷爷的故事。从学生时代,实事求是,向老师报告自己的答卷存在不严谨,主动要求降分;到排除万难,毅然回国参与祖国建设;再到回国后积极向国家提出建议并勇担大任,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钱学森的故事向学生们展示了“爱国、奉献、求真、创新”钱学森精神的伟大内核,对学生们坚定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颗钮扣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何林老师所说,钱学森就像一本厚厚的大书,值得我们反复地研读和不断地思考,从中我们必将会获得智慧的启迪和人生境界的提升。
原子能院老科协助力!坨里中学少年“三章”诵风华
房山区坨里中学举办“书香润心田 少年启新程——新时代好少年”读书分享活动,原子能院老科协理事长、坨里中学科技副校长赵崇德应邀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审,房山区关工委主任段维鹏等领导一同参与。活动由“青蒿探微芒”“青史探宏章”和“文心溯本源”三个篇章组成。十二组选手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抒发内心感受,畅谈阅读红色经典、科学著作及文化典籍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诗歌、散文展现阅读对自身成长的积极影响。学生与家长共同分享了追求科学、求取真知的“青蒿探微芒”精神;同学们交流了“青史探宏章”的爱党爱国情怀;学子们还解读了名著巨作对人文历史和时代变革“文心溯本源” 的全景描绘。选手们的精彩演绎赢得评委和师生们阵阵掌声。经评审,活动评选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参会领导为获奖学生颁发奖品与荣誉证书,并与参赛选手合影留念。
从北航到怒江:这场跨越千里的 “科学之约” 暖人心
为落实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弘扬科学精神,播撒科学种子,发挥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作用,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老”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在学院路校区思源楼二层多功能厅举办“志智寄语 牵手云南”活动,为怒江泸水市中小学生捐赠航空航天模型、书写寄语。离退休教职工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负责人,“三老”协会理事、老教授报告团3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三老”协会副秘书长吴超英主持。首先,老教授报告团毛峡教授为大家作《让我们和AI一起走向未来》的科普讲座。毛峡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和易理解的专业描述,讲述了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和相关人脸识别、语音情感识别的各种案例,使大家受益匪浅。随后,范鹰、陈志英、徐杨禾、郑彦良、郑天亮、申功璋、毛峡等老师代表离退休教职工党委与“三老”协会为怒江泸水市中小学赠送飞机模型和空间站模型。陈志英介绍了捐赠活动的背景,讲述了他应怒江州泸水市挂职副市长金鑫邀请,在泸水市12所中小学做航空航天科普讲座时的所见所感,传递了西部山区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期待和渴望。范鹰对“三老”协会与老教授报告团在支持学校中心工作、关心下一代、传承科学家精神和空天报国精神等方面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希望老教授们充分发挥专业、学识、经验等优势作用,为西部边远地区教育事业播撒希望的种子,奉献银龄力量。会上,“三老”协会理事、老教授报告团成员们为怒江州泸水市的中小学生书写寄语,在北航明信片上一笔一画写下了自己的希望和祝福。书写完毕,大家一起挥舞着写好的明信片,齐声喊出“以科学为翼,以勤奋为舟,浩瀚深空等你遨游”的寄语。期待这些礼物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打开探索科学奥秘之门,不怕困难,勇敢追梦。日前,“三老”协会已将飞机模型、空间站模型与寄语明信片寄送到云南怒江州泸水市教体局,模型将用于中小学科学课程、科学展览使用,明信片将由各学校在“六一”活动上分发给积极参与科普讲座、表现优秀的学生。最后,活动在老教师们齐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中圆满结束。
原子能院老科协科普宣讲团专家在辽宁作核电科谱讲座
4月13日,由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沈阳市生态环境局、辽宁省科技馆联合举办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活动在辽宁省科技馆举行。原子能院老科协科普宣讲团专家、我国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知名专家肖雪夫教授应邀为现场参观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作了一场题为“核电是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最佳的选择”的精彩科普讲座。肖雪夫教授从核电的基本原理入手,深入剖析核电相较于传统化石能源在减少碳排放、缓解环境污染方面的显著成效,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核电的安全保障,展望了核电发展的美好愿景。 此次科普讲座采用互动式教学,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聆听,现场观众踊跃提问,肖教授耐心解答,气氛有序而热烈。观众们纷纷表示,听了讲座,不仅对核电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核科学素养,消除了对于核电的安全恐惧,更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原子能院老科协理事长赵崇德应邀出席坨里中学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
2025年3月14日,北京市房山区坨里中学召开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原子能院老科协理事长赵崇德应邀出席座谈会,共商该校科教融合,创建特色强校的方法与路径。坨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志华等出席会议。杨志华校长带领大家系统回顾了学校自2016年迁址新镇办学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科技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就设立科技副校长相关情况做了说明,并向新聘科技副校长赵崇德同志颁发聘书。杨校长还提出了深化校会合作三项重点规划,即一是构建“院所-学校”科教协同机制,依托老科协资源优势,开发核工业系列特色课程;二是打造“科学家+”育人模式,邀请院士专家参与校本课程研发,建立常态化教研指导机制;三是拓展科技实践平台,联合开展核科普研学活动,筹建校园科技实践基地。与会同志围绕杨校长提出的深化校会合作三项重点规划展开了一场气氛热烈的讨论,就“构建‘123’科教融合新模式——打造1个核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育人2个中心”“实施师资培育、课题研究、品牌塑造3大工程,努力建设科学教育特色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此次北京市房山区坨里中学召开的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为学校的科教融合注入了蓬勃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凭借着对“科技立校、特色强校”办学理念的追求,坨里中学将会培育出一批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学子,为我国科技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