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决策咨询 > 调研课题
13
2025/06
首航老科协赴天津长征火箭制造公司学习“火箭先进制造技术”
日前,首航老科协会员一行30余人走进天津长征火箭制造公司(简称 “天津火箭公司”),深入火箭生产现场,学习先进制造工艺,实地了解现阶段运载火箭的研制进展与发展现状。作为承担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制造重任的核心企业,天津火箭公司是长征五号、七号、八号、十号等大型运载火箭的“诞生地”。企业以“强军报国、为国铸剑”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产业基地”。截至目前,新一代长征系列火箭已成功完成30次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空间站建设、嫦娥探月和探火任务。由于太空探索需要强大运力支撑,这里的每一件产品都堪称“大家伙、大力士”。尽管首航老科协的会员们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始终心系火箭生产与技术发展。得知此次能近距离观摩 “大火箭”,大家热情高涨。步入各生产车间时,即便部分会员对火箭生产流程并不陌生,仍难掩内心的激动。一台台大型装备有序运转,一件件产品尽显非凡气质,处处彰显着航天人集智攻关、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在新建的贮箱厂房内,高达37米的贮箱生产装备格外醒目;国内直径最大的不锈钢贮箱,最薄处仅一毫米;闪烁着银色金属光芒的火箭部段在厂房内整齐列阵,宛如等待检阅的将士,气宇轩昂。总装现场,曾经熟悉的工作场景唤起会员们的深刻记忆。大家边参观边交流:“这个是贮箱的人孔,检验时需要钻进钻出”“这是发动机的氧箱、大喷管”“这个壁板喷涂得比较厚”。在AI智能办公装配与检验系统前,会员们热烈讨论,既为天津火箭公司的技术突破感到欢欣鼓舞,也为航天人的卓越成就倍感自豪。此次交流学习活动虽短暂却充实,会员们深切感受到航天制造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今年以来,首航老科协已先后组织“3D打印制造技术”“SpaceX创新发展的启示”等系列学习活动,有效激发了会员们的自主学习热情。后续首航老科协还会继续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会员们的思维活跃度不减,让协会的活动丰富多彩。
23
2025/05
北京农学会助力河北省固安县技术培训观摩会圆满举行
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强化区域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北京农学会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河北省固安县农业农村局在国家级示范园区——固安县顺斋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举办了“设施蔬菜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培训观摩会。此次活动吸引了固安县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相关单位负责人、农技推广人员、设施蔬菜专业村代表及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等80余人参与。北京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书记、北京农学会原理事长、北京农学会老科技工作者委员会主任李云伏和北京老科技工作者总会副理事长甘云涛对本次活动致辞。在技术培训环节,农业领域专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授课。蔬菜所研究员刘明池和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孙维拓深入讲解设施装备与环境调控技术,详细介绍了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智能装备在设施蔬菜种植中的应用,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精准控制方法;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孙焱鑫围绕设施蔬菜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分析蔬菜生长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特点,传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原理与操作要点;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梅聚焦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介绍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分享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手段;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研究员何洪巨和副研究员郑鄢燕,分别就蔬菜营养技术和采后保鲜技术展开讲解,为提升蔬菜品质和附加值提供了科学指导。专家们的讲解深入浅出、案例丰富,参会人员认真听讲、积极记录,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北京农学会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团走进顺斋合作社的科技成果展室、蔬菜种植棚室和加工车间进行现场调研。固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维建详细介绍了设施蔬菜的种植模式、生长状况,以及种植和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管理要点,与专家们交流探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北京农学会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团汇聚了一大批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他们始终心系农业发展,怀揣着对“三农”事业的深厚情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此次培训观摩会的成功举办,搭建了京冀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精准对接和有效推广。未来,北京农学会乡村振兴科技志愿服务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与河北等地的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为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促进设施蔬菜产业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北京市科委原委员张虹、北京老科总项目主管魏国、北京农学会理事长孙素芬、北京农学会秘书长赵宏、固安县人才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通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18
2025/04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举办“航天精神的时代密码”座谈会
4月16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5周年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5周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航天精神的时代密码”为主题举办座谈会。戚发轫院士、叶培建院士和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陈宜元、彭成荣、胡其正、刘福余等老专家、老同志及青年代表齐聚“东方红一号”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原址,一起追忆往事,感悟精神,展望未来。中国老科协副会长隋起胜,北京老科总常务副理事长田文,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冒小飞及院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参加了座谈活动,座谈会由院党委副书记李杰主持。座谈发言时,戚发轫院士以“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为题首先打开了本次时空对话,他深情回顾了人造卫星研制攻关的往事和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动人时刻,对航天青年提出了殷切期盼——勇于承担历史给予的任务,把自己献给国家,献给事业,献给团队,献给岗位。叶培建院士围绕“我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点滴往事——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空间事业之路”展开,回顾了1970年2月在计量站短暂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计量工作的往事。他表示,当年参与工作任务虽然很少,时间也很短,但是那段经历对他坚持走一条充满自信的“敢于争第一”的深空探测之路影响深远。“东方红一号”总体组成员彭成荣、胡其正两位老专家分别以“从‘0’到‘1’——如何实现‘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和“‘夙夜在公’——回忆我们给钱学森老院长汇报工作的两三事”为题,讲述在“东方红一号”研制过程中,科研团队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从无到有的艰难跨越。回忆了设计过程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也分享了当年在五院白石桥大院收听到卫星信号时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的幸福往事。座谈会上,新退休的“60后”专家代表李明作了“传承航天薪火、续写星辰华章——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继续前行”的分享,讲述了1970年“东方红”乐曲在他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他回顾了作为中间一代的航天人,30余年来不断开拓进取的航天生涯。五院青年代表王储以“以青春之名,答时代之问——青年一代航天人的使命与担当”作发言,展现了青年航天人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精神风貌,阐述了他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个人理想与航天事业紧密结合,勇担使命、砥砺前行。中国老科协、北京老科总、海淀区委领导表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聆听老科学家们的奋斗历史,感悟航天精神,恰逢其时,非常必要。隋起胜指出,五院组织这次座谈会具有重大意义,为在航天领域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营造人人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带来积极影响。田文表示,北京老科总将凝聚和服务好五院老科学家,在航天精神宣讲、科学普及、推动航天科技为民服务等方面更好发光发热。冒小飞表示海淀区委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持续讲好航天故事,让航天精神在海淀这片沃土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本次座谈会是对“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的深情纪念,也是对老一辈航天人和伟大航天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航天精神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李杰在总结时指出,航天精神是国家的精神、时代的精神,后续五院将和各界一道进一步搭建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平台,让航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14
2025/04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和相关企业考察国杰研究院
2025年3月18日下午,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领导和相关企业家考察国杰研究院。来访人员包括峄城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张文信,峄城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顿星芳;广东多孔金属科技公司总经理袁维壮;佛山亿成源建材公司副总经理江建东;济南筑博建材公司总经理袁维苓。国杰研究院参加接待的有: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理事长张伟良,副院长裴兆宏、孙桂琴,国杰院AI研发部主任陈宝华。裴兆宏副院长对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来访嘉宾也介绍交流了各自情况。大家就如何有效推动铝基材料从传统原材料向高附加值功能材料转型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会专家指出,铝基新材料的微观泡沫化技术(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关键电极材料)能够显著提升能源储存效率与设备性能,推动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铝基材料的宏观泡沫化技术(如建筑用泡沫铝),因其具有轻质高强、良好隔热和吸能等优势,能够在建筑、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这些新技术将为铝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显著提升铝基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峄城区领导表示,将积极推动铝基新材料在绿色建筑、新能源储能、高端装备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与产业化示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峄城区还将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国杰研究院负责人强调:将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智库资源优势,调动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积极性,全面深入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推广示范,助力峄城区打造成为国内铝基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与创新高地。本次会议明确了双方合作的内容,包括深入开展产业现状与瓶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与战略发展规划。下一步,峄城区与国杰研究院将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进一步细化和优化技术路线图与产业发展规划,为省委省政府提供科学精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决策咨询意见。
12
2024/09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团长李承森赴内蒙古大兴安岭开展森林生态研学工作调研
8月20日至27日,应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人与生物圈》杂志编辑部的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团长李承森赴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考察活动。参与本次考察的共有10位专家,分别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委员会、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人与生物圈》杂志编辑部、新华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理研究所、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内蒙古散文学会等单位。考察活动开始前,调研专家团前往盟海拉尔市,在汗马保护区领导陪同下,参观了解了汗马保护区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近十年来所取得重大进展和骄人成绩,随后前往根河市,进入汗马保护区,开展考察活动。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汗马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地,生活在这里的鄂温克人与大兴安岭森林结下世世代代不解之缘,创造出鄂温克使鹿文化。考察过程中,李承森研究员对保护区开展青少年森林生态研学活动进行了充分了解、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并与保护区领导具体讨论开展大兴安岭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前景与可能的合作事宜。他表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所蕴含的地理、气候与生物资源,以及森林文化、森工文化和鄂温克使鹿文化,构成了开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优越条件。大兴安岭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基地建设、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多下功夫,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研学导师团愿意协助保护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在国家提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以来,汗马保护区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在森林生态、动植物多样性、鄂温克使鹿文化等多方面的研学活动均取得了成绩。本次考察活动将推动汗马保护区的研学工作进一步发展。
09
2024/08
中国农机院老科协参与陕西大荔县农业机械化需求调研
2024年7月9日至11日,中国农机院老科协杨炳南参加中国农机院和陕西大荔县组织的农机化技术和装备需求调研。专家团队考察了大荔县冬枣产业、黄花产业、红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设施蔬菜产业和莲藕产业等主要作物种植与机械化的应用现状,与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农户、加工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及农机供应服务等新型经营组织进行了具体座谈。针对设施种植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冬枣和黄花机器人采摘、红萝卜和马铃薯与莲藕收获与加工机械等具体需求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06
2023/11
中国科学院老科协召开《走进广西》编写工作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