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5周年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5周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航天精神的时代密码”为主题举办座谈会。戚发轫院士、叶培建院士和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陈宜元、彭成荣、胡其正、刘福余等老专家、老同志及青年代表齐聚“东方红一号”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原址,一起追忆往事,感悟精神,展望未来。中国老科协副会长隋起胜,北京老科总常务副理事长田文,海淀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冒小飞及院相关部门、单位领导参加了座谈活动,座谈会由院党委副书记李杰主持。
座谈发言时,戚发轫院士以“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为题首先打开了本次时空对话,他深情回顾了人造卫星研制攻关的往事和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动人时刻,对航天青年提出了殷切期盼——勇于承担历史给予的任务,把自己献给国家,献给事业,献给团队,献给岗位。叶培建院士围绕“我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点滴往事——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空间事业之路”展开,回顾了1970年2月在计量站短暂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计量工作的往事。他表示,当年参与工作任务虽然很少,时间也很短,但是那段经历对他坚持走一条充满自信的“敢于争第一”的深空探测之路影响深远。
“东方红一号”总体组成员彭成荣、胡其正两位老专家分别以“从‘0’到‘1’——如何实现‘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和“‘夙夜在公’——回忆我们给钱学森老院长汇报工作的两三事”为题,讲述在“东方红一号”研制过程中,科研团队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实现从无到有的艰难跨越。回忆了设计过程中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也分享了当年在五院白石桥大院收听到卫星信号时大家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的幸福往事。
座谈会上,新退休的“60后”专家代表李明作了“传承航天薪火、续写星辰华章——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继续前行”的分享,讲述了1970年“东方红”乐曲在他心中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他回顾了作为中间一代的航天人,30余年来不断开拓进取的航天生涯。五院青年代表王储以“以青春之名,答时代之问——青年一代航天人的使命与担当”作发言,展现了青年航天人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精神风貌,阐述了他们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个人理想与航天事业紧密结合,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中国老科协、北京老科总、海淀区委领导表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聆听老科学家们的奋斗历史,感悟航天精神,恰逢其时,非常必要。隋起胜指出,五院组织这次座谈会具有重大意义,为在航天领域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营造人人践行“两弹一星”精神带来积极影响。田文表示,北京老科总将凝聚和服务好五院老科学家,在航天精神宣讲、科学普及、推动航天科技为民服务等方面更好发光发热。冒小飞表示海淀区委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持续讲好航天故事,让航天精神在海淀这片沃土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本次座谈会是对“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的深情纪念,也是对老一辈航天人和伟大航天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航天精神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李杰在总结时指出,航天精神是国家的精神、时代的精神,后续五院将和各界一道进一步搭建好“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的平台,让航天精神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